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切实提升我县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和文旅品牌影响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县委、县政府“1136”工作思路,围绕“差异化、体系化、资本化”发展,强力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紧抓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培育多元生态旅居胜地两个重点,加快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文旅品牌提质增效,实现文化惠民提标扩面,强化监管效能提优固本,推动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5年,力争实现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10%以上,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增加20%以上;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增长30%,全力争创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深入挖掘并整合我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充分释放文旅业对促消费、稳增长、增就业、惠民生的巨大潜力和引领带动作用为重点,全力构筑集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生态旅居、旅游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体验地,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坚实平台。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差异化发展,构建“协同+互补”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为文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打造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宣砚、徽墨等民间传统文化瑰宝为核心,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积极吸纳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及相关产业的集聚融合,全力发展会展会务、摄影写生、宣砚、徽墨传统技艺研学等特色产业,提升改造研学基地3个。聚焦“红色三川”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旅线条。重点建设一批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多元融合、消费低碳环保、服务以人为本、管理科学高效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并发挥旌德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文化、森林、中药材及优质水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演艺+旅游”“戏剧+旅游”“赛事+旅游”等新型业态,倾力打造黄山东大门旅游核心吸引物,力争开工建设3-4个差异化明显、引流能力强的精品项目。努力将旌德县建设成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多层次花钱的那群人休闲度假、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建设皖南最美黄金(旌)线。以皖南黄金(旌)线风景廊道建设为龙头,朱旺、堃湖、神秘灵芝谷等沿线景区景点开发为坚强后盾,深入实施江村等A级以上重点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有序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地推进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电子竞技、户外健身等体育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的深层次地融合,稳步推进“皖南阿拉善”精品越野基地等自驾游、越野、骑行等户外体育赛事旅游设施的升级改造、业态创新和服务效率提升,打造省内知名越野线条,建设皖南最美旅游风景道。(二)逐步加强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培育
较强实力和一定经营能力的国有及民营品牌公司集团,参与县内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整合,为文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1.
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改革创新。深化与央企、非公有制企业在各领域的战略合作,积极吸引一批具有强大实力、卓越经营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有及民营品牌公司集团,参与本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整合。持续推动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创新股权激励机制。充分的利用文旅地方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工具,促进朱旺、旌歙古道等国有A级旅游景区的专业化运营,激活国有文旅存量资产。2.
支持民营文旅公司发展壮大。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原则,依法保障文化旅游领域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各地解决影响和制约民营文化旅游公司发展的核心问题,激励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开发休闲体验、康养度假、旅游购物等新型产品和业态。强化企业融资服务的创新机制,助力合乎条件的文化旅游公司实现上市融资。聚焦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培育文化旅游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在补链、延链、强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3.
用心培育“专精特新”文旅企业。积极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备创新精神的旅游企业。凸显文化旅游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创新变革。鼓励依法依规授予经营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商业经营和公共服务配套的综合开发。同时,对传统国有景区做改造升级,全方面提升旌德文化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三)进一步健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布局
经济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推动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持续激发县域经济形态新活力,全面放大文旅融合高水平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乘数效应。1.
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贯彻执行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倡导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资源,发展“互联网+民宿”新型业态。着力提升50家农家乐(民宿)的经营规模与文化品位,精心打造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产业集群,建设10个融合“乡村+潮流”“乡村+研学”“乡村+疗愈”“乡村+文创”等元素的新场景。鼓励创新农副产品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精品民宿村、康养度假村不少于2个,以推动乡村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2
.推动“工业+文旅”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宣砚、徽墨、灵芝等文旅产品制造业发展壮大,推进制造业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充分的利用旌德地区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小三线遗产资源,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品牌塑造等方式,大力推动以台钻厂小三线遗址博物馆为标志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以及以国际慢城国寿堂旌德工业综合体为核心的工业体验旅游项目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稳步推动非遗出海等项目建设。引导并支持通过创新思维开发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推动国寿堂、千草源等5个工业游项目实现运营,以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3
.推动“健康+文旅”融合发展。以构建“医养安心地、旅游舒心地”为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医与养”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发展壮大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引进一批知名医药企业,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发挥优势、激发活力。深入研究开发高端特色康复药膳、养生保健产品、特医食品等,积极培育中医药健康、旅居式养老、医养结合旅游、生态康养和乡村康养等特色康养业态及产品。推出一批药浴、推拿、针灸、调理等特色中医诊治、保健项目,构建“医、药、养、健、游、食”康养全体系产业链,打造健康中国旌德样板—中国县域健康城市样板。(四)进一步放大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影响力
擦亮全季旅游品牌。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加强国内外客源地的宣传推广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拓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引导游客随四季更迭“漫步旌德”。春季,游客可“踏雪寻梅、共庆新春”;夏季,“避暑氧吧、探索灵芝奥秘”;秋季,“生态摄影、体验丰收乡村”;冬季,“冬日养生、品味地道美食”。持续深化“安徽人游安徽”活动,精心策划并推出包括研学游、亲子游、康养游、自驾游、微度假、周末游、周边游、高铁游、自驾游等产品线路,激活县域市场潜力。2.
巩固“旌节”特色品牌。持续举办旌德县灵芝文化旅游节、文房四宝节暨宣砚文化艺术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以“聚人气 促消费”为核心,常态化举办“难忘的旋律”唱游中国艺术家邀请赛、城市汉服秀、主题摄影节暨开犁节等,积极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旌德体旅品牌,全力发展“皖南阿拉善”等骑行、越野自驾体育项目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节庆活动,不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升旅游吸引力。3.
强化跨区域合作。逐步构建与黄山地区、长三角等客源市场的游客互换机制,精心定制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中长途旅游线路产品。充分的利用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加强新媒体宣传推广。实施旅游达人探访计划和旅游主播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节庆微营销、旅游短视频等线上营销新模式,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放大宣传效果,提升旌德文旅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