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民营文旅企业将迎来重要机遇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也将为我国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底气在于政策有力支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系主任、教授李会琴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变,将进一步坚定民营文旅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使其能够安心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文旅产业投入力度。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看来,此次座谈会不仅为民营文旅企业消除了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而且针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纾困支持政策。“这样一些问题是民营文旅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有效缓解这样一些问题,对公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木鸟民宿CEO黄越对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深感振奋。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此次座谈会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信心与呵护。未来,木鸟民宿将在坚守主业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培养、民宿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动民宿房源扩容提质和民宿产业延链强链,专心致志做强做优,以实干实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乃至地方层面,也将重点支持和促进民营文旅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各级政府将针对民营文旅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统筹抓好政策落实。”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文旅产业高度市场化,民营文旅企业凭借灵活性和市场敏锐度,在消费扩容、容纳就业和创新发展上都是中坚力量,民营文旅企业强,文旅产业才强,民营文旅产业有信心,文旅产业才能欣欣向荣。”金准表示。
“此次座谈会鼓励支持民营文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支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吴志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会琴建议,民营文旅企业应深入挖掘景区和地方文化内涵,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促进智慧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各个环节变革创新,打造沉浸式、个性化、智能化的数字文旅体验空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激发文旅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活力。
王金伟建议,民营文旅企业一是要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产品、渠道、服务、技术等方面创新,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旅品牌。二是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借助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繁荣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三是大力引进、培养数字文旅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旅游高水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要强化内部监督管理,诚信经营、合规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业口碑,积极承担起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
黄越认为,未来,民营文旅企业要持续深化“文旅+百业”,从消费侧丰富业态和场景,搭建助推民营文旅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交流、交易、数据分享平台。同时,要为民营文旅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知识产权、银行融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当然,民营文旅企业自身更要创新产品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自觉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在吴志才看来,可以从人、地、钱三个方面促进文旅民营公司发展。一是人才支持。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开展文旅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建立文旅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平台,培养文旅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二是用地支持。结合乡村振兴用地政策加强对文旅项目用地支持与保障,加大对文旅项目周边基础设施与环境的投入力度,促进文旅项目落地建设与运营。三是财政金融。研究设立文旅产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中小型文旅企业项目开发、市场推广与数字化转型等;对文旅企业实行阶段性税收减免政策,提供低息贷款或政府融资担保。
李会琴建议,要打破市场准入的隐形门槛,清理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资格要求,允许民营资本平等进入各类文旅领域,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鼓励民营文旅企业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模式,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并引导民营文旅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特色与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豪门悲喜夜:曼城2-1绝杀维拉重返前3 巴萨狂轰40脚1-0 巴黎1-1
巴西大豆短期内难以取代美国大豆:蛋白含量&出油量均低于美产,存在季节缺口
消息传来:上海北横通道开始整改!此前被吐槽“太危险”,司机直呼受不了:一进去就头晕想吐
河南39岁网红与前妻三天内相继离世!家属:为前妻操办后事,他几天没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