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近年来,各地政协和广大委员立足本地特色,发挥优势履职尽责,在助力文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喜人成绩。
“武汉樱花屡屡出圈,每到春天,各地游客都会前往赏樱。大连春季的樱花、秋天的银杏也很有特色,却享受不到这个优厚待遇。”大连市政协全会开幕当天,市政协人资环委第5组的23名委员在分组讨论中就一朵“小樱花”议上了。
话题是由郗洪涛委员引发的。他说,大连旅游旺季时间不到半年,反观杭州、成都、西安等地,由于城市旅游整体规划得好,即便旅游淡季,旅游人数和收入也远高于大连。“我们也要立足本地特色,在樱花观赏等方面多花心思,做好文旅大文章。”
大连现有龙王塘樱花园、旅顺203樱花园、横山寺樱花园等多处樱花观赏地,构成一道道春日风景线。
长期关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尹喜玲委员表示,武汉樱花是单瓣的,大连樱花是多瓣的,观赏性强,而且规模大,值得做成品牌,向全国推广。
“大连春季樱花最佳观赏期每年不大固定,如果来得不是时候,外地游客往往会感到失望。”王志远委员表示。
“徐委员,大连赏樱时间表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发布?”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蒋爱国问道。此时,市气象台副台长徐凤莉委员现场回应,下一步,市气象台将注重为赏樱时间表打好“提前量”,与市文旅集团、传媒集团加强协作,争取在更广泛的平台、以更多的形式推介大连樱花。
“不光赏樱,还可以采摘大樱桃以及看海、赶海、吃海鲜。”林海、王吉多等委员提出,大连大樱桃日趋赢得国内外认可,但却没有将其纳入文旅产业。“从樱桃上市时间到采摘地点,也能够给大家提供详细指南,提前发布。”
大连春秋季不乏美景,一年四季盛产海鲜,为什么缺乏爆款?鲁岩建议,一个城市的文旅发展,不应仅依赖个别景点“单打独斗”,而要设法将这些分散的“珍珠”串联起来。
“延长旅游旺季时间,带动大连商业发展。”大家“切磋”一个多小时,提案被迅速立案,建议内容涉及时令海鲜、樱花、银杏、槐花、樱桃、历史建筑等诸多大连特色旅游要素。(金东淑 吕东浩)
2024年10月,习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逐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2024年“十一”期间,安徽省淮北市接待游客165.1万人次,旅游收入9.4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71.1%、352%,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新高“人财两旺”的热度让当地国庆假期文旅市场活力无限。
淮北怎么来实现文化、旅游、商业深层次地融合,让“网红景点”变“消费爆点”,让“游客留量”变“经济增量”?在市政协召开的“推动文商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扩容升级”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一场关于“如何融合发展”的协商讨论持续升温。
“以文提升品质、以商增添活力、以旅带动人气,努力把文商旅产业培育成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市政协课题调研组率先发言,经过5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在充分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凝聚成丰硕的建言成果在协商会现场呈现
科技创新是安徽的底色,也是淮北的底色。“以丰富多元的科技﹢观光旅游为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新奇体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商旅深层次地融合。”市政协常委李红建议,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全息投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促使旅游体验不断升级。
文化是历史的烙印,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市政协委员欧波认为,要在挖掘保护、传承发扬上下功夫,激发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活力,在突出地域特色、创新机制上精准发力,助推文商旅融合“景”上添花。
委员和专家学者与部门负责人热烈交流,频繁互动,会议有热度、更有力度,这些智慧结晶令到会听取意见的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大为肯定,给出了“站位高、视野宽、建议实、效果好”的评价,并表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委员的建言,吸收转化为具体的举措,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用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淮北旅游IP。”淮北市政协主席钱界殊表示,要发挥好政协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的积极性,找准契合点和着力点,为擦亮“煤美与共 湖上淮北”城市名片贡献更多政协力量。(任磊)
江西新余市政协“言”值变“颜”值文化展魅力
“浪漫七夕地,天工开物城。”曾几何时,隐藏在别称里的七夕爱情文化、天工开物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创业创新文化,烙印在每一个江西新余人的血液中,既富有浪漫因子,又充满实干精神,为新余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挖掘潜能。
“坚持助力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十届新余市政协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市政协副主席黄勇如是说。
自2022年以来,市政协始终紧扣市委对文旅工作的目标要求,深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文章,综合领导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征题,立足本土特色文旅资源,陆续选取“七夕爱情文化IP塑造”“工业旅游发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大仙女湖旅游资源”等课题开展调研协商。
选题“切口小、议得了、办得成”,调研“范围广、插得深、走得实”。近年来,围绕文旅发展,市政协课题调研组遍访市内景区景点30余个;与旅游投资运营商、文旅公司、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等座谈交流70余场;访谈干部、群众、导游、国内外游客等600余人;查阅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和行业数据,走访业内专家学者,借鉴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征集意见线索近千条。一线走访、靶向问诊,协商议事则“水到渠成”。
调研“范围广、插得深、走得实”,协商“议得准、商得透、有成果”。市政协先后形成《塑造仙女湖七夕文化IP 打造中三角旅游目的地》《关于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状况的协商报告》《整合大仙女湖旅游资源 助力全市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5篇文旅产业调研报告和协商成果,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57条,一系列意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格外的重视,协商成果市领导件件批示,月度协商分管副市长次次到场,汇聚了助推文旅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
政协委员有呼声,政府部门有回应。建议提出后,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七夕爱情文化成为仙女湖最鲜明的IP;“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项目让老厂房变身新地标,擦亮了“钢铁名片”;金石山矿山公园、牵牛谷等生态修复文旅项目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加快推进“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统筹规划乡村旅游资源,垱头仙女谷、介桥古村、西江古村等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华丽亮相协商成果引发的“涟漪”不断扩大。
如今的新余,文旅融合共振,发展势能更盛。多个旅游度假区、景区、体育赛事、文化节日等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让游客在体验山河湖光、美食娱乐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新余别样的文化魅力。(廖辉 娟)
日前,在四川乐山大佛文化广场等地举办的2025乐山大庙会,成为乐山最具人气的打卡地。作为乐山历史上顶级规模、规格最高的新春民俗盛会,本届庙会覆盖近4公里区域,设置30余组展区、近千个展位,通过九大主题活动吸引了超百万名游客,带动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数创历史新高。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乐山文旅特色优势产业、更好擦亮乐山文旅“金字招牌”,一直是市政协及委员们关心关注的话题。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联组会上,来自多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围绕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市委书记展开了面对面交流,不少意见建议得到快速转化落实。
“乐山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深厚,但是全市博物馆数量较少、等级不高、体系化建设不完善。”李然委员直指问题的同时,建议将全市博物馆建设纳入“十五五”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以“一县一馆”为目标,建设以乐山市博物馆为龙头、多个专题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特色、乡村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形成“1﹢N﹢M”总分馆发展格局。
市政协常委袁洪建议,将旅居养老作为乐山大健康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批夏日避暑、温泉康疗、禅修养生、中医保健等具有特色的旅居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老年人长期居住。
易奥斯委员认为,要打造“乐山味道”2.0版本必须走好产业化、融合化、标准化之路,推动小规模、分散化食品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发展,打造“美食﹢旅游”“美食﹢康养”“美食﹢音乐”“美食﹢赛事”等复合消费新场景。
市政协常委何雯建议,分区域、分类型、分档次布局打造一批以美食体验、民族风情体验、非遗学习等为主题的民宿集聚区,引导乡村生活、养生度假、户外运动等与旅行居住有效融合,引流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市政协主席黄平林表示,要按照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加高、质量更优”的工作要求,在政协履职工作上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的策略,精准谋划开展政协协商议政活动,以擦亮乐山文旅“金字招牌”的实绩实效展现乐山政协的新担当新作为。(记者 韩冬 通讯员 丁会)
千年刺桐城,藏不住的流风余韵。三五步一个文物古迹,三五步一个名人故居,三五步就可听闻遗闻轶事、民间传说
福建泉州是我国唯一的世界遗产城市。时至今日,坐拥世遗古城核心区的泉州鲤城,高密度分布着众多海丝文化史迹,如何进一步着眼文脉活化、文旅提质、文物保护,让世遗与非遗完美交融、文物和文化生动融合?日前,泉州市鲤城区政协聚焦于此,组织部分委员开展“古城提质 文脉传承”专题视察协商活动,破解“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密码。
“中山南路及聚宝城南片区,是鲤城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城市记忆。”当天,委员们一行实地察看了花桥宫沟、群众戏院、指挥巷等地,仔细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等情况。现场,鲤城区政协副主席陈志宏还带领部分委员发布集体倡议,号召广大政协委员为鲤城区创建世遗典范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古城提质,需要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加持与推动。”市政协委员、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林建强认为,要加快以“百年时尚,南洋风情”为主题打造中山南路文化街区,以“千年风韵,海丝盛景”为主题打造聚宝古街片区。
市政协委员,鲤城区南星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林海云提出,要逐步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旅服务,通过VR、AR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同时,结合城南宫庙特色,统筹片区差异化业态布局。
“加强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要坚持规划引领,深入挖掘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真正讲好泉州故事,助力全区文旅发展。”鲤城区政协委员、福建天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热火建议。
鲤城区政协主席苏培聪表示,要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的创新发展,用心保护、用情抢救、用智发掘文物史迹,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全面助推海丝名城历史文脉保护与活态利用。
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周真平表示,要高站位谋划、高水平履职,充分的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文化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等议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鲤城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泉州市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记者 王惠兵)
河南洛阳市老城区政协洛邑古城“汉服热”的背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河南省洛阳市洛邑古城换上了盛唐时期的滤镜和“皮肤”。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身着汉服的古装佳人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大唐。
秉承“依托老城文化资源,走好群众路线,发展人民文旅”的思路,2024年,老城区委经过深入研究探讨,制定了《全面发展人民文旅的工作意见》,坚定不移地走文旅富民兴区的发展之路。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区政协将“推进汉服﹢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汉服经济”“擦亮非遗品牌,助力文旅高水平发展”“洛邑古城一横三纵城市肌理保护提升”“提升住宿业品质,打造特色民宿集群”等课题写入年度协商计划,坚持“工作围绕文旅干 委员围绕文旅转”,集全区政协之力增辉人民文旅实践。
“目前老城区有汉服体验店900多家,汉服在洛阳从无到有、从小众到火爆、从爱好变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文旅新IP。”老城区政协主席马林波带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区直单位负责人,走到街头巷尾,把文旅产业研究从办公室搬到大街上,与游客和市民面对面作交流、问痛点、聊建议,并召开“推进汉服﹢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汉服经济”常委会会议,开展专题议政。
与此同时,“我为老城文旅发展献一策”大讨论活动在全区政协委员中火热开展。各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依托委员会客厅平台,充分的发挥“民间传统文化”“非遗”“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12个委员会客厅的独特优势,分别聚焦“发展人民文旅 贡献委员力量”“文旅强区功成有我”等召开一场场专题协商会,听取意见建议。
“发展人民文旅一定要坚持问计于民,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中汲取智慧,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片区改造、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中心工作中,提升群众参与度。”区政协委员、区文旅局局长尚凤辉建议。区政协委员马立认为,要紧跟游客需求,打造“汉服﹢短视频情景剧”一条龙服务,促进汉服元素与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增强汉服体验的表演感、场景感、互动感,打造“人在城中、又在剧中”的沉浸式演艺
一张张《“我为老城文旅发展献一策”活动登记表》反馈到区政协,委员们围绕合理规划交通、整治跟拍摄影、增设文旅专线条。“下一步区政协将聚焦这些意见建议,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委员面对面深度协商,监督有关部门逐项跟踪办理。”马林波表示。(通讯员 陈江涛 马灵苛 记者 王有强)